【150/1000】《下班後的黃金八小時》
除了工作與睡眠外,
其他的時間你拿去哪了?
 
你得去查看自己有沒有被「生命水蛭」纏上,
以至於吸乾了你,
讓你無法真心做你想做的事情。
 
那些生命水蛭可能像是:
立即回應所有事物
持續抱怨事情
睡得沒有效率(起床還會累)
⋯⋯
 
好好審視你的時間安排,
看看那些時間都花去哪了,
尤其是那工作與睡眠外的時間。
 
現在,試著回想你過去的生命歷程。
 
那些對你而言的重大經驗,
是不是都發生在那八小時呢?
______________
 
當你好好整理自己後,
你會需要一個概念來提升時間的運用效益。
 
這個很棒的概念叫做:「組合叢集(chunking)」。
 
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心理學上,
組合叢集的意思是是藉由「不同的方式加以分組」,
讓記憶力運用更有效率的好方法。
 
舉個例子,若要記憶「IMAT TRA CTE DTOF FUR PYSH EEP」可能很困難,但是要記憶「I’m attracted to furry sheep」可能就相對簡單。
 
原因是,後者我們將字母透過「分組」,
讓他變得容易記憶。
 
當然,在學習上運用這方法可以提升吸收知識的效率。
 
然而,我們在這裡要談的是一種是更進階的「分組」概念:
 
|去結合「心智」與「體力」的工作,
|把這兩者分在同一組,同時進行。
 
這時,聰明的你可能會想反駁:「一心多用會很沒效率啊!同時想做兩件事,怎麼可能做得好?」
 
沒錯,多工確實常常無法發揮效果。
 
然而,這是因為這樣的多工「牽涉到兩件或以上的活動要爭奪相同的資源」。
 
舉個例子,
就像是一邊讀報紙一邊聊天,
或者是一邊下棋一邊看夜間新聞。
 
上述這兩者,運用的都是「心智」的資源。
 
當你把要運用相同資源的工作同時進行,
就很容易會造成低效能的結果啊!
 
那麼我們該怎麼去結合「心智工作」與「體力工作」,
以做好任務的分組呢?
______________
 
做好分組的四步驟如下,請你務必記得:
列出時間、想出活動、判斷類別、建立連結。
 
|▍列出時間:
列出你的無用時間,簡單來說就是你不用進行思考活動的時間,如:洗澡、開車、排隊⋯⋯
 
|▍想出活動
想出你想做的活動,如閱讀、練習聲音表達、學習進修⋯⋯
 
|▍判斷類別
去區分「(1)與(2)的類別」,是關於「腦力」還是「體力」,比如開車是體力、進修是腦力
 
|▍建立連結
把體力與腦力的活動,放在一起進行。就像我在開車時,就會聽音頻節目《知識就是力量》來進修,擴大我的知識邊界
 
作者給出的這招「組合叢集」非常有效,
過往我也有使用,
不過我並沒有把它給拆解得這麼透徹。
 
今天讀到,覺得超棒、超詳盡,
就順便和大家分享一下呀!
______________
 
理想的生活其實不遠,
關鍵就在於善用時間。
 
好好反省你的生活安排,
抓出吸走你生命的水蛭。
 
接著運用組合叢集的概念,
做好「腦力」與「體力」的分組連結。
 
藉由放大單位時間的產出效益,
於是我們可以在有限生命中,
創造出更多成就!
 
#94快讀書會 #提升學習效率 #破解閱讀障礙
#小光一年一千本書的刻意練習
筆記36分鐘 | 書摘29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