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深度工作力》 180821|筆記35分鐘/心得25分鐘
作者提到,在這個世代要成功,有兩個能力很重要:
1、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
2、在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而若要達到這兩種能力,則需要「深度工作力」,請記得下列這個公式:
【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X【專注的程度】
在本書中,談的就是要如何提升「專注的程度」,讓我們可以在和別人一樣的工作時間,創造更高品質的生產工作。
在這個淺薄的時代,我們需要提升自身的深度工作力,才能產出更有品質的成果。
首先,我們要去「量化」每個工作的深度,看哪些為「淺薄工作」,然後降低他們的比率。
接著,運用「系統化的儀式」提高專注力,讓「深度工作」可以做得更有品質。
如何量化呢?
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訓練一個聰明、位受過專業領域訓練的大學畢業生,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多久(幾個月)時間?」
為何需要系統化的儀式?
因為若我們在工作時,沒有一個規範和程序,我們的心思就必須要一直思考這個時段應該做什麼。這些思慮都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越來越難行動。
這也是為什麼重要的事情,你必須要放在早上做。因為這時候你的意志力還充足,你完成的機會,就會比晚上回到家再做來得高。這是我親身的體悟啊!早上起來閱讀寫筆記,遠比晚上回到家後再閱讀寫筆記容易得多!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裡頭有提供非常多的「方法」,讓我們可以運用在生活中,以下和大家分享三個我正在實踐的方法!
1、節奏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
2、生產性冥想
3、安排每一分鐘
 
一、【節奏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
它的意思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開始深度工作(建立習慣)」。我現在開始試著每天早上五點起來,閱讀一本書,寫94快筆記與書摘。希望透過這樣的「儀式」,提升自己產出的品質。我試過早起與晚睡,發現「早起」的深度工作更有效率啊!
二、【生產性冥想】
它的意思是:「花一段你會用上體力,但不用腦力的時間(如沐浴、駕車、慢跑、散步等),集中注意力在單一而明確的職業問題上。」當我得知這個概念後,便開始「有意識地」去運用。發現它真的幫助我去更效率地去思考事情。之前我可能駕車都在聽有歌詞的音樂,後來我就換成輕音樂來思考,發現思考的效率真的有所提升!
三【安排每一分鐘】
聽起來感覺很誇張,不過嘗試做了,發現那可以讓自己對於自己的時間運用更有意識。知道哪些時間很「瑣碎」,可以拿來處理「淺薄工作」。而又有哪些時間是比較「塊狀」,未來可以運用為「深度工作」。喜歡這個方法啊!
你的深度工作力,會想運用在什麼樣的地方呢?
對我來說,生命中的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才是重點,因為那些不做不會怎麼樣,但做了會很不一樣。
比如說:「閱讀」、「筆記」、「寫作」。這些沒有人會督促你,所以「不緊急」,但是若能夠有系統地累積,那將會成為推動生命前進很強大的力量。
我正在用深度工作力,在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你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