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000】 《高效圖解溝通術》
你在看一則訊息時,
目光會先掃到什麼呢?
 
「視覺影像」,對吧!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有一半的部分,
都是在做影像處理。
 
因此若要把我們的訊息傳遞出去,
用「圖像」會比「言語」與「文字」更有效果。
 
怎麼那麼神奇呢?
這得從大腦的結構說起。
 
大腦有分左腦與右腦,
左腦處理語言,每秒輸入40位元;
右腦處理圖像,每秒輸入「?」位元。
 
猜猜看「?」是多少。
 
哈哈,不吊大家胃口,
馬上公布解答!
 
右腦每秒,輸入的是「10,000位元」,
是左腦的250倍。
 
右腦這麼好用,
放著不用是件很可惜的事啊!
 
那麼,我們該怎麼運用圖解,
在我們的溝通呈現上呢?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DTM圖解思考程序」,
三步驟如下:
1、發現(Discovery)
2、改變(Transforming)
3、製作(Making)
 
一、發現:找出參考範例
你想要運用圖像,
來解決什麽樣的問題呢?
 
在製作圖解的第一步,
你得先找出自己的「目的」。
 
當目的有了,
你要去找「範例」來參考。
 
為什麼呢?
因為「點子都是偷來的」。
 
我很喜歡法國作家紀德說的這句話:
「該說的話都已經被說過,
但是因為沒有人在聽,
所以還得全部再說一遍。」
 
所有新的想法,
其實只是舊的想法的「換句話說」。
 
所以你今天想要表達的概念,
過去基本上都會有人呈現過。
 
因此你要做的不是去憑空想像,
而是去「偷學」。
 
去「發現」別人是怎麼做的,
然後從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這樣才是有效率地做法啊!
 
二、改變:配合目的調整
你有了目標,也找到了範例,
接著就是去「改變」範例,
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三、製作:用簡單的形狀與構造來構圖
簡單,是作者特別強調的製圖原則。
發現、改變與製作,
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不管我們要製作什麼樣的圖解,
用這三步驟切入會最有效率。
 
這本書不只有方法、好操作,
更提供大量的範例讓我們可以參考,
很推薦呀!
最後要說,挑書真的是一門學問。
 
而且,若你要挑好書,
最好請有相關背景的人士挑。
 
因為他們有龐大的資料庫,
更能從某特定領域挑到品質好的書籍。
 
舉個這本書為例:
這本書是講圖解,
某部分也和「視覺設計」有關。
 
柚子她的美感很好,
常常都會給我許多美感設計上的建議,
同時也會幫我去修講義與簡報的排版。
 
這本書就是她推薦給我的。
 
這本書我覺得超棒,
所以就很好奇她是怎麼選到好書的?
 
寫到這,馬上幫大家問一下!
 
聽到她的後答案後,
我真的是頻頻點頭啊!
 
「一本書有沒有邏輯與架構,
看他的圖表就知道了。」
 
有邏輯與架構,
可以讓我們在閱讀時更好吸收。
 
原來從圖表這樣的小地方,
可以呈現出這本書的價值啊!
真是學習了!
 
圖解真好用,你記得了嗎?
它可以傳遞訊息,
也可以作為購書判斷哦!
 
#94快讀書會 #提升學習效率 #破解閱讀障礙
#1年1000本書的刻意練習
#筆記31分鐘 #書摘20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