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000】《簡報Show and Tell》
簡報,你能做到簡單報嗎?
簡報,到底什麼是好簡報?
 
作者運用大量的「圖像」與「故事」,
「以身作則」地告訴我們什麼樣是個好簡報!
 
在閱讀過程中,雖僅僅只是略讀,
但卻讓我知道未來該如何去調整簡報,
這實在是本值得大推的作品啊!
 
以下就廢話不多說,
趕緊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精華:「簡報三原則」
1、說真話
2、講故事
3、抓眼球
 
一、說真話
「是什麼使人們改變?」
「真話。」
 
說真話,使人感動。
 
至於要說什麼樣的真話呢?
作者指出了簡報三元素:
1、構想:我想說什麼?
2、講者:我希望觀眾記得我什麼?
3、聽眾:如果我可以改變他們,那會是什麼?
 
我們運用真話來整合構想、認識自己、了解聽眾。
 
二、講故事
「講故事,聽眾就會理解。」
 
說故事,說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裡有故事的四種架構:
1、報告:傳達「事實」
2、解說:傳授「知識」
3、推銷:建議「行動」
4、戲劇:改變「信念」
 
至於要選什麼故事,
你得自問:「你希望觀眾們聽完後,有什麼『不同』。」
 
即使故事架構不同,
但好簡報有兩點核心元素必須相同:
1、向前推進,你不會停在原點
2、向上提升,你不會沒有改變
 
以終為始,
你希望觀眾們在結束可以有什麼樣的改變?
 
畫出那幅願景,然後帶他們一同前行。
 
三、抓眼球
 
圖像化很重要,因為我們整個腦部活動,
有一半以上都在進行視覺的處理。
 
以下這個研究結果相當值得參考:
「視覺和視覺處理佔大腦的工作量,超越其他已知的功能,包括語言。人類腦部涉及視覺的神經元數目,超過其他感官模式的總和。」—藥理學暨生理學教授 李奧.察路波博士(Dr. Leo Chalupa)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
我也體會到視覺化的魅力。
 
因為這本書雖然有260頁,
但我僅僅是略讀就覺得獲益良多,
關鍵在於其圖像化的呈現啊!
 
看到這我突然恍然大悟,
原來「視覺引導記錄師」會如此強大,
是因為腦部的運作機轉啊!
 
邱奕霖是一位視覺紀錄引導師,
每次看到他的視覺紀錄時,
都可以當場「秒懂」,
覺得實在太威拉!
 
而他最近也即將在Yotta推出課程,
現在正在作課前問卷,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填寫一下啊!
(填問卷能拿優惠卷,還可抽課程哦XDD)
 
 
 
知道大腦運作機轉後,
我們就會開始好奇,
究竟要如何去用圖像呢?
 
作者將說故事時,可以運用六種圖像表列如下:
1、人物圖(何人/何事)
2、圖表(多少)
3、區塊圖(何處)
4、時程圖(何時)
5、流程圖(如何)
6、等式(為何)
 
作者透過這六種概念,
有效地運用圖像來解釋各種事物,
看到的當下覺得超驚人!
閱讀完這本書,
真覺得簡報被解構地相當清晰,
也給了我另一個角度去看我之後的呈現是否合宜。
 
好的簡報,
是用圖像與故事的方式去呈現想法給我們的聽眾。
 
若你想要做好簡報,你得掌握三原則:
1、說真話,掌握構想、講者與聽眾,來使人感動
2、講故事,運用四大故事結構,來使人理解
3、抓眼球,活用圖像呈現,來使人秒懂
 
帶著終局思維出發,
於簡報前思考:「你究竟想帶給聽眾什麼改變。」
 
那個改變,
就是你為他們準備的禮物。
 
準備好了嗎?
該是時候上台拉!
 
#筆記30分鐘 #書摘34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