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問你有什麼看法時,
你會是呆坐著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侃侃而談流暢問答呢?
 
我以前是前者,但後來經過不斷地練習,
已經逐漸可以做到流暢問答。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相當多可操作的工具,
幫助我們可以更快速地去「產出想法」,
我覺得相當受用呀!以下和大家分享三大工具:
1、寫心得
2、秀資歷
3、多引用
 
一、【寫心得】
1、説立場:你為何而做?(Why)
2、切角度:你看到什麼重點?(What/主題)
3、講想法:你的心得感觸是?(What/你)
 
在寫心得這部分,要掌握「80/20」法則。
在「立場與想法」佔20%,「角度」佔80%。
 
20%部分是主觀,用你的獨特觀點,
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80%的部分是客觀,用主題的內容,
來喚起讀者的共鳴。
 
二、【秀資歷】
在書寫文章時,我們要記得告訴讀者我們的:
1、經驗
2、評論
3、細節
 
經驗,
是讓讀者知道我們對於這個領域了解有多少。
比如說:「我之前就閱讀過這個作者的數篇文章。」
讓讀者知道你對於這作者有一定的熟悉度。
 
評論,
是讓讀者知道我們怎麼看這個作品。
比如說:「這本書中的內容,以實作性為主」
 
細節,
是為了讓讀者可以藉由我們的文字,
更容易去做出後續行動(購買或推薦)。
比如說:「作者在書中,帶領我們實際去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方法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分別為⋯⋯」
 
三、【多引用】
1、抓概念:去具體化你的敘述,化抽象為具體,讓讀者更容易明白。
 
就像是在《精準學習》中,作者成甲提出的「臨界知識」,就是在談我們要去學習「事物更底層規律的總結」,比如說「黃金圈」: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要從「Why」開始,再到「How」與「What」。
 
2、讀名言:養成從書中節錄名言佳句,並且多和人分享。這樣才能夠把這些名言內化,讓別人覺得你的想法更有主見。
 
3、用古典:閱讀古典,化用古典,讓這些經歷歲月而不消逝的文字,成為推動你向前的龐大力量。古典,就是像《論語》、《聖經》等作品。這部分我還要再繼續努力,在閱讀到這個段落時,明顯的感到自己的不足呀!
 
現在,人們習慣上網搜尋心得文,
我之後可以運用書中所提到的技巧,
來撰寫心得分享,幫助對於閱讀有興趣的夥伴更容易入門。
 
同時也要提醒自己,書寫的範疇不用太廣,
要專注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鎖定特定領域,
經營好自己的小眾市場就足夠。
 
若你對於「回應問題」、「發表看法」有些困擾,
相當推薦這本書給你呀!
 
#筆記32分鐘 #書摘19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