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000 】《成功人士為什麼這麼在意書櫃》
書櫃常常書太多怎麼辦?
這時候就到了必須抉擇的時刻了。
 
你可能會想:「真的要抉擇,不能都留嗎?」
不能都留。
因為書櫃的呈現,反映了我們人生的樣貌。
生命有限,需要取捨,如同書櫃。
我們無法每本書都看,
有時候書太多,你反而會沒有頭緒,
不曉得現在「生命的重心」在哪裡。
沒有重心,那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對我而言,沒有整理過的書櫃,
帶給我一種「煩躁感」與「挫折感」,
因為「什麼都想要,但卻又無法全部都做到。」
 
看了這本書,我開始整理我的書櫃,
把「當下」我沒有急需書都先擱在一旁。
 
讓「主要書櫃」呈現出我的主軸(閱讀學習),
我發現,當整理完後我的心也踏實下來了。
 
這時,我的心不再煩躁,
相對地對未來有著一種肯定的感覺:
沒錯,這就是我要的。
我對於我所想要的未來,更有信心了!
 
很神奇吧?
 
試試看,
開始整理書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為,這其實也是在「整理我們的人生」啊!
 
至於,要怎麼整理書櫃,做出「取捨」呢?
這裡,作者提供了「篩選三原則」:
1、有趣
2、最新
3、豐富
 
一、【內容有趣與否】
只留下有趣的書籍,把無趣的書籍拾去,
是一門斷捨離的藝術。
 
作者在書中提到,
當他不把無趣的書留在身邊時,
他發現自己的書架變得有條不紊,
就連腦袋也跟著變得有條有理起來。
 
哇!你可能會心想有這麼神奇嗎?
可以試試看就知道了!
 
當我開始進行「斷捨離」,
發現腦袋確實變得更清晰,
因為你「看得到」你需要的書放在哪裡。
 
之前雖然書很多,但都堆疊在一起,
想要找資訊卻找不到,那等同於沒有書啊!
 
所以,記得留下「有趣」的書,
其他的就先「擱在一旁」吧!
 
可以賣,可以送,
我也還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你會怎麼處理那些沒有感覺的書呢?
 
二、【是否為最新出版】
現在的資訊日新月異,有些書較具有時效性(如科學),
就不用刻意把舊書留著。
 
同時在購買時,也就需要去了解出版時間以做篩選,
避免買到過時的資訊。
 
然而像是一些宗教與藝術類別,
這種不太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影響資訊的,
就可以保留舊書。
 
你還會發現,這一類的書籍若是再版,
其實內容都大同小異,也不一定要再購買新書。
 
三、【資訊量夠不夠豐富】
作者在此,
會選擇「插圖或圖片」較多的版本來進行購買。
 
對我來說,
我會以作者在論述時是否有理論根據作為判斷。
 
比如說當作者談到「學習」這件事,
他說當我們學習完後,
最好的複習方式就是教出去。
 
若是只有到這裡就停,就少了些理論支持。
 
若是可以提到艾德格‧戴爾(Edgar Dale)所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他發現在學習兩週後,運用「教學」方式的學生所記住的內容比例高達90%。),這樣的書目對我來說就會更加分!
「能編輯書櫃的人,能主導人生。」
 
當我們學到篩選書籍的原則後,
要再透過主題式的分類整理你的書櫃,
同時保持書櫃流動的狀態。
 
為何要分類,以及保持書櫃流動呢?
 
要「分類」,是因為書櫃不只是書櫃,
而是你的外接式大腦。
 
所以,我們需要把書櫃給「分類」,
讓資訊是容易被搜索的。
 
當未來我們需要時,
就能夠隨時擷取。
 
要「流動」,是因為書櫃如同生命一般,
需要留有空間(兩成),不能填滿。
 
這樣,我們才能保持一個能夠持續成長的狀態。
 
透過「篩選」、「分類」與「流動」,
你會發現,你的頭腦開始清晰,
你也更能夠去主導你的人生了:)
 
想要在生命這個旅程上走得更踏實嗎?
起身,開始整理你身旁的書櫃吧!
 
#筆記32分鐘 #書摘25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