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000】《不用記憶的記憶術》
檢索的時代已然來臨,
我們要做的不是背誦知識,
而是能夠「找到知識」、「活用知識」。
 
然而儘管重點不在「背誦」,
我們還是希望可以再吸收完知識後,
能夠記得住、帶著走、用得出來。
 
那麼,不背誦,要怎麼記住呢?
 
|最有效的記憶方式,就是「輸出」。
 
與其把知識「塞入」腦袋,
不如把它給「使用」出來。
 
為何不用死記硬背把知識塞入腦袋,
去「用」知識就可以記得了呢?
 
這要感謝我們大腦中的「海馬迴」。
 
我們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
會把經過我們多次使用的知識,
判斷為「重要」,
然後留在「長期記憶」中。
 
如果你只有大量地「輸入」知識,
卻完全都沒有「輸出」所學,
你的輸入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記憶的大原則就是:
「不使用的資訊會全部忘記。」
 
所謂輸出,就是:
「說、寫、教、行動,也就是實踐。」
 
當你能夠不斷地「輸入」與「輸出」時,
你就能以飛快的速度成長,
而這就是作者所謂的「成長的螺旋梯理論」。
我在書中最佩服作者的,就是他以身作則,
把這概念用在「寫書」上面。
 
作者樺澤紫苑自2009年來,
每年都出版3本書。
 
怎麼辦到的?
「因為我一直不斷在寫書。」
 
你聽到可能會覺得有點鬼打牆。
但作者強調:「要做龐大的輸入與輸出,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寫書』。」
 
他已之前的出書歷程為例,
我將之整理為三個步驟:
1、主題閱讀:20-30本與「讀書」、「輸入」、「資訊活用」相關的書籍,並且看過數十篇學術論文。
2、寫下書的目錄(寫一個月)
3、集中火力寫作(寫一個月)
 
透過大量的主題式閱讀,
有系統地彙整該領域的知識。
 
藉由寫下自己出書的目錄,
創造出個人的知識體系。
 
集中火力書寫,
把輸入的知識做輸出,
化為最有效率的學習。
 
相當佩服作者的知行合一,
我目前也在進行第一步:「主題閱讀」。
 
透過大量閱讀「學習/閱讀/筆記/記憶」類的書籍,來打好專業的基礎,目標是成為「閱讀拆解師」。
 
目的是為了提供給大家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以提升學習效率、破除閱讀障礙。
 
期待自己未來也能夠如作者一般,
透過「著書」把大量的輸入轉作輸出,
藉此達到更有效率地學習啊!
我們輸入的知識夠多了,
你最近有輸出了嗎?
 
說出來,
寫出來,
教出來,
做出來。
 
記得唯有你開始輸出,
那些知識才是你的。
 
否則,遺忘只是遲早的事。
因為,不使用的資訊會全部忘記啊!
 
#筆記32分鐘 #書摘20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