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000】《持之以恆的科學》
「啊~好累。」時常做到一半就想放棄,你也困擾於無法持之以恆嗎?
 
這問題簡單:「只要打造一個『能使人自然而然動起來』的環境或規則就行了!」
 
這本書是運用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去「調整行為」。
 
我超愛其中的一個方法:「從小目標開始」,
這幫我把原本的困難的行動,
變得容易達成。
 
以下和大家分享這個好方法啊!
 
若你今天想要完成某件事,
請先從「小目標」開始。
 
為什麼把目標變得小,
會對我們有幫助呢?
 
我們先來看看,
你有沒有遇到下面這樣的情況過:
 
你聽到了一場熱血的演講,
現場講師的故事和互動,
讓你當場熱血沸騰起來,
你心想:「我好想和台上那位講師一樣啊!」
 
我們很容易聽了一場熱血的演講,
然後就「下定決心」要去「模仿」講者,
進行「某種挑戰」。
 
舉個例子:「運動」
 
當你看到一位名人因為堅持每天跑10公里,
而生命有了轉變,
 
這時因為你想和他一樣,
所以你也給自己訂了個目標:
「我也想要每天跑10公里。」
 
這時你隔天起床,可能會遇到兩種情況:
1、你真的去跑了。
 
但你跑沒3公里就快死掉,
因為你沒有運動的習慣。
 
當下你可能就會失落地想說:
「算了,我沒那個能耐,我不該嘗試的。」
 
2、你爬不起來,沒去跑。
 
沒去跑,是因為床太溫暖了。「真的要去跑步嗎?要跑十公里耶!好累⋯⋯」這些聲音,讓你卡在床上,你定下來的目標,也只活了一個晚上。
 
那你聽到這可能會大驚:
「對啊!我也會遇到這個情況,
每次聽演說的當下都很有衝勁,
但隔天起床後就完全沒力。」
 
那該怎麼辦?
你該把目標訂小一點。
 
當目標小了,行動變得容易了,
我們也會比較願意行動,
不會在還沒開始時就放棄了。
 
如此一來,也能夠提高「自我效能感」,
讓我們更願意從事下一次的行動。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可以達成某種特定任務的信念。」
 
如果一開始我們從簡單的事情著手,
就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念(自我效能),
讓下一次的嘗試堅持更久。
最近,我也在進行一個計畫,
我是從「小目標開始」的。
 
這個計畫,就是每天運動30分鐘,
維持身體健康。
 
我發現,我要持續每天運動30分鐘,
其實也真的不容易。
 
因為生活太忙,太多事情需要處理
一不小心你就會把這30分鐘拿去做其他事情。
 
對我來說,就是會把時間花在閱讀上,
而沒有去運動。
 
但這樣也不好,
因為運動就是在投資自己的健康存摺。
 
若沒有時常投資進去,
未來就會需要花更大的代價啊!
 
那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一個方法:「從小目標開始」。
 
每天的目標不要訂半小時,
因為那會讓我「不容易跨出第一步」。
 
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目標:「10分鐘」。
 
10分鐘很容易吧,
有時候滑滑手機就10分鐘了~哈哈
 
所以我會覺得這個目標相對好達成,
所以在每天起床閱讀、寫筆記後,
我就會穿上運動鞋,出去跑個10分鐘。
 
我發現,雖然是說10分鐘,
但大多數都是跑了15-20分鐘。
 
比原本你訂的目標還要高啊!
 
沒錯!你發現了一個秘密。
 
雖然我們訂的目標是小的,
但我們會時常不經意地超過這目標。
 
因為當我們開始習慣,
就會覺得目標變得容易,
這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做了更多。
 
這就是用行為科學的方式,
來設計自己的生命啊!
 
你想達成什麼呢?
從小目標開始吧:)
 
 
 
#筆記24分鐘 #書摘30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