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000】《比賽,從心開始》
比賽,看似是在和外人比。
但事實上,我們在與內心的聲音拼搏。
 
兩種比賽:外在比賽(outer game)與內在比賽(inner game),
作者發現裡頭的遠比外在的重要得多。
 
這本書,就是來探討我們的內在比賽,
談該如何戰勝自己,以在外在比賽中獲得佳績。
 
作者把我們的內心,拆分為兩個自我:
1、自我1:下指令
2、自我2:執行任務
 
自我1會對我們的行為進行批判,
然而這會影響到自我2的天生直覺。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
我們在學習時要把一個動作拆分細節,
讓學習者一個一個學。
 
但作者經觀察後發現,
其實我們只要透過「觀看」,
再用身體「感覺」,
就能學得毫不費力。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自我2」在我們行動時,
會去找「過去的行動資訊」,
或是「觀察別人的影像」。
 
每次的行動,
都是大腦不斷地在練習與調整的過程。
 
讀到這,
讓我想到最近在上周震宇老師的聲音課時,
老師也強調不要去專注於技巧,
而是要「聽」大家怎麼說,
然後去「模仿」著說。
 
我想,這樣的「觀察」與「模仿」,
就是運用自我2的天生才能,
提昇我們的學習效率。
 
所以,作者提供我們四個步驟,
讓我們可以避免讓自我意識,
干擾自己天生具備的學習能力。
 
一、觀
觀察,去看你想要改變調整的地方,
不帶批判地看。
 
舉作者書中的網球訓練為例,
若你想要調整發球(覺得自己不夠好),
讓你就去觀察自己在發球的過程。
 
在過程中,
不要想著自己打得不好,
而是去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每個細節。
 
你是怎麼站的?
你的握拍怎麼握的?
你的手腕怎麼抓的?
 
你在這階段不用馬上做出改變,
你只需要透過「覺察」,
來進入改變前的最佳狀態。
 
二、想
描繪你想要的結果,
用感官去創造出你想要的未來。
 
這部分有點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心智演練」,
透過語言與想像在潛意識裡設定,
讓我們的大腦去運作。
 
根據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的運用,
發現我們大腦在想像時的運作狀態,
與實際運動的區域相同。
 
我們看似沒在動,
但其實大腦已經做了大量練習。
 
這就是心智演練會對我們如此有效的原因。
 
三、信
透過觀察、感受與想像,
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在過程中,
讓視覺想像成為你的習慣,
不操控,而是放手讓你的身體去做。
 
四、觀
不帶批判地去觀察自己的改變與結果。
 
在過程中,去體驗它,
問自己想做什麼,讓他自然而然地發生。
 
這四個步驟的目標,
是讓我們做到「放鬆狀態下的專注(relaxed concentration)」。
 
「表現頂尖的球員,通常是「什麼都沒在想」、「渾然忘我」。他們知道,如果一直想要『做些什麼』,是不會有好表現的。」
 
重點不是在比賽當下去想你要怎麼做,
而是相信你的身體知道怎麼做。
複習一下,
要如何不讓我們的自我意識,
干擾了自己的天生能力呢?
 
觀,不帶批判地去觀察自己;
想,用心智去想像你的渴望;
信,相信你的身體可以辦到;
觀,過程中持續觀察與學習。
 
有時候,並非我們做不到。
 
而是內心有太多干擾,
讓我們無法全心的信任我們自己。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不帶批判。
 
去客觀地觀察自己,
不讓自己內心的聲音攻擊自己,
我想光是如此,就能夠有很大的進步。
 
我也在持續努力中,
讓我們在人生的比賽裡,
一起從心開始練習!
 
#筆記28分鐘 #書摘37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