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100 《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筆記41分鐘/1心得10分鐘
 
待會晚餐要吃什麼?
這件工作該誰負責?
你願意當我女朋友嗎?
作者提到,只要產生影響,就是銷售。
想一想,你有多少時間,在對別人產生影響呢?
當你遇見你想影響的人時,你可以:
 
1、【自然調頻】,運用謙卑與同理心地了解對方的「感受」與「思考」,加上「模仿」讓對方覺得你是可以信任的。
2、【掌握浮力】,在挫折來臨前,你先自問:「我做得到嗎?」來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事件發生後,學習「接納負面情緒」,去感受它,它會來,也會離開。
3、【重點釐清】,協助你的對象看見問題的所在,運用「動機式訪談」的概念,讓他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最後,給他明確的「行動方針」,讓他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去。
 
 
調頻(Attunement)、浮力(Buoyancy)與釐清(Clarify),書中提到的ABC法則,是一套根據於社會科學研究,能有效去影響他人的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一、【調頻】 Attunement
 
調頻在說的是「謙卑」、「同理心」與「模仿」。
你因為「謙卑」,而更能透過降低權力做到「觀點取替」,站在對方的觀點。這是「思考」導向。
你因為有「同理心」, 而願意去理解對方的感受,這是「感覺」導向。
於2008年有一個協商實驗,模擬加油站買賣的過程,要求1/3的人想像另一方的「感受」,另外1/3的人想像另一方的「想法」,剩下1/3的人是控制組沒有特別指示。結果發現,這兩組的成果都比控制組高,而「觀點取替組」又是其中更高的。
進入對方的腦袋,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三個是模仿。你會因為「模仿」,而大幅度提升他人喜歡你的程度,進而更願意和你進行交易。
在一項荷蘭研究中,發現「逐字復述」客人點餐內容的女侍,比「換句話說」的女侍多了七成的小費。另外在一個法國零售業裡,店員被要求去模仿表情與非語言行為,近79%會向模仿者購買,非模仿者只有62%。
學者格林斯基解釋,這是因為物種演化的天性所致。當群體擴大時,我們必須判斷誰可以「信任」,而透過無意識地觀察身旁人們的行為模式是否和我們類似,就成為我們的判斷標準了。
 
 
二、【浮力】 Buoyancy 
 
浮力,顧名思義,就是讓你浮起來的能力。
挫折,時常使我們沈入絕望的海底,於是,我們需要學著自救方法,自己浮起。
作者把浮力分為三部分:之前、過程與之後。
1、之前:我們透過「疑問式自我對話」,來激起自己自發動力來解決問題。自問:「我做得到嗎?」
研究顯示,用這樣方式自問的人,比那些自我激勵(單純說:「我可以」)的人,表現得好。
2、過程:「融洽正面與負面情緒」,正負面情緒的比例是「三比一」的人們,擁有最好的浮力。
3、之後:這裡談到的是「解釋風格」,學習詮釋我們的壞事是一時的、特定情境、外在因素造成的,我們會更有韌性。
 
 
三、【釐清】 Clarify
 
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豪爾.赫胥菲爾德(Hal Hershfield)做了一個研究,是關於說服人們為退休存錢。
他發現,若是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未來的樣貌(研究裡是採用虛擬),看見未來的自己的人們,都會願意存下更多的錢。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當你想要說服某人去做某件事,首先你必須要讓他「看見問題」。
釐清,是在提醒我們,當我們今天想要去推廣一個理念、產品時,你要先知道,這個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同時,你必須要讓你的目標客群明白這個問題。
在過往的歷史裡,我們大多都是在回答問題,因為資訊還未普遍。然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要做的事去「提問」,找出盲點,那問題背後的問題。也許,那就是你的產品潛在商機。
這章的最後,提到了一個概念:「動機式訪談」。
我們透過問兩個問題,讓對方找到自己做這件事的內在正向動機。
1、對於做(不做)這件事情,1-10分(10分最高),你給自己幾分。
2、為什麼沒有給自己更低的分數?
當他們有了動機,清晰地說明我們的理念後,要記得加上「明確的行動方針」。
一項大學生慈善捐獻的研究顯示,若我們只有告訴理念,而沒有傳遞該如何行動,就算他認同你的理念,最後也可能會無動於衷。
 
 
身為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影響。
還記得一開始的問題嗎?「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影響他人的片段?」
閱讀這本書後,將「調頻」、「浮力」與「釐清」這三個禮物與大家分享。
祝福各位,都能在這個銷售的世界裡,無往不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