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會怕漏掉書中重點,
代表你閱讀該主題的量該不夠大。
 
這時候你應該做的,
不是謹慎小心地去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
 
相反的,你要去大量地閱讀同類書籍。
 
因為那些「真正重要的」,
會不斷地被「重複提起」。
 
若是他夠重要,
你不用怕遇不到它。
 
這陣子想來研究「腦科學」這領域,
於是昨天我用94快筆記術掃讀八本書。
(上次去圖書館先借了16本回來)
 
當然,
閱讀的順序要由淺入深。
 
就像是你今天剛玩一個遊戲,
馬上給你個大魔王,
你肯定會嚇到不敢再玩啊!
 
我發現這概念雖然簡單,
但大家常常會忘記這件事情。
 
一開始就做對,
後面就會漸入佳境。
 
一口氣讀了八本,
我發現其中有些概念不斷地被提起。
 
像是:腦部構造(大腦皮質、海馬迴、下視丘)、神經傳遞物(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記憶、睡眠、腦波、冥想、運動、營養⋯⋯
 
當不同的書裡重複提到這些概念時,
代表這些概念特別重要。
 
於是,
你就可以先從這些不斷被重複提起的主題中,
去挑選你有興趣的內容閱讀。
 
在這樣主題式的閱讀過程中,
你常常會發現一個概念,
有兩種或者更多以上的說法。
 
比如:「我們的大腦只發揮了10%功能」。
 
你可能有聽過這個說法,
你覺得這是「真的」嗎?
 
你可能會發現這個理論,
在某本書裡作者是「支持」的。
 
而在《你的大腦真的只發揮了10%嗎》中,
作者告訴我們:「這是迷思,不是真的。」
 
這訊息原本來自於一個教育機構的廣告,他們把這個理論歸功於:「現代心理學之父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想法,但從來沒有人詹姆斯有這麼說過。
 
「倘若真有一大部分的腦袋沒利用到,
那麼你的腦子要是碰傷了一小塊,
應該不會出什麼大毛病才對。但這顯然不是事實。」
 
《大腦開竅手冊》一書這麼解釋,
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呀!
 
如果沒有去廣泛閱讀同一類主題的書籍,
我們很容易就會受限單一作者的觀點,
而那是很危險的!
 
因為一位作者說的,
不一定全部都會是對的。
 
接下來我一樣會再針對腦科學進行主題閱讀,
來累積這領域的背景知識。
 
藉此,讓我後續在腦科學的特定項目上,
鑽研得更順利。
 
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效率,歡迎一起來:
「閱讀拆解術」假日全天班: 台中場(5/05)/台北場(6/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