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愛讀書,是否也常讀完容易忘呢?
其實,你缺乏的是「概觀全局」的能力。如作者所言,學習步驟就像切割鑽石,重心在概觀全局、消化資訊以及濃縮內容。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與你分享「全觀圖」的概念,讓你能開啟有效閱讀的第一步。
首先,我想請你想像一個情境。
如果你是一位探險家,現在要請你去一座城裡找尋寶物。接下來你有兩個選擇:
1.直接衝進城裡,挨家挨戶詢問。
2.先拿起城裡的地圖,根據已有的資訊,判斷寶藏最有可能藏匿的地點在哪裡。
如果你常看電影或電視劇,想必你應該對這場景熟悉。多數的英雄們在冒險前,都會先拿出一張「地圖」,來思考後續的行動該如何規劃。
若沒有地圖,等同於沒有下一步的方向,那是很危險的啊!雖說在日常生活不會立即危及性命,但那會讓你損失和生命一樣珍貴的東西—「時間」。
上述所提及的地圖,就是作者在一開始想要帶給大家的概念:「全觀圖」。
作者是如此定義的:「一但擁有全觀圖的視野,即可了解知識的『關係』及『意義』。擁有全觀圖視野可以簡化學習內容,並將其『概念化』成非常基本的問題。」
當你是前面的那位探險家,如果你選擇的是直接衝入城裡,那麼你會在過程中遇到非常多的細節。但是這些細節你會很容易忘記,因為你沒有一個整體的架構來放置這些資訊。
但若你一開始先看了地圖,就等同於心中有了一張「全觀圖」。它可以讓你去篩選在過程中遇到的細節,不重要的就捨,重要的就留。
為什麼可以做此判斷呢?因為你已經能夠掌握全局了。
容易遺忘某些知識,是因為你少了結構。所以如果想要記得牢,你得先把知識結構(全觀圖)給找出來。
那麼,在閱讀書本上要怎麼得到全觀圖呢?
我將作者的方法表列如下:
1.導言、序、作者簡介
2.章節目錄(找出主題間的關聯與訊息,也可篩選出優先順序,想想哪些是你不必讀的)
3.標題、圖表
4.總結(看引言與結語)
5.問題結語(通常會在每章結尾處,這些問題指出重要的內容、事實與關聯性)
6.專業文章(看摘要、引言、研究目的、成果討論概要,如此一來可省略大部分的細節描述)
若你有學習過94快筆記術,你就會知道在我們的四心法中的「觀」,重點就是在繪製一本書的全觀圖呀!
在繪製全觀圖的過程中,我們會將一本書快速的來回翻三遍。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需要靠反覆地複習,才能夠固化記憶。根據「遺忘曲線」,我們吸收完一個知識過了20分鐘,就忘了4成。所以重點不在於一次把細節全部走完,而是在短時間內多走幾次,讓大腦增加對這個資訊的熟悉度。

在來回翻閱的過程中,你就可以把你覺得重要的概念給記下來,這些「關鍵字」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地閱讀這本書。
如果你想要在閱讀完後能夠記得住內容,你一定要先培養「概觀全局」的能力。這是我過去這一年來的深刻體悟,剛好與本書作者的重點相當一致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