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捨不掉,你就難學到。
 
在這個資訊量氾濫的時代,知識是我們學不完的。與其什麼都想學,不如勇敢取捨,去專注在那些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來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勇於捨棄有多麼重要。台灣目前每年出版四萬種的新書,若你想要看完一年的新書量,用每天看一本的速度,也得看個109年。這光是想,就知道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以推算,我們就算窮盡一生,不吃不喝,也無法看盡這世上所有的書籍。
 
那也許你會想,也許我不奢求看全部的書,那麼我把一本書給完整看完,那可以了吧?也許,你也和過去的我一樣,都相信著一件事:「把一本書從頭看到尾,才叫看完」。我在想可能是學生時代考試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把一本書給讀的鉅細靡遺,因為我們的考試都會考得「很細」。
 
然而,不曉得你有沒有這種經驗,當你今天把一本書從頭看到尾時,重點其實你也沒記住幾個呢?別覺得驚訝,因為我也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我後來研究發現,這是因為我們大腦設計的關係。由於我們大腦每天都要處理相當大量的訊息,於是它必須要很有效率地去「取捨」哪些資訊要留,又有哪些資訊要丟。標準就在於「有沒有用」。若是有用,大腦就會覺得這個資訊是重要的,就會保留到我們的長期記憶中。而若是沒用,大腦就會覺得這個資訊可有可無,在你不經意的一個時刻,它也許就被丟到我們的垃圾桶,讓我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後來我找到了個方法,就是一本書我的重點不要多,因為多了你沒用出來,也是浪費。只要我掌握一個重點,那就足夠了。這,就是斷捨離的工夫。
 
我也常在分享時提到:「其實閱讀,就是一場斷捨離的修煉。」你無法把所有重點都帶走,你只能取走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那一個。怎麼判斷哪個是最重要的呢?對我來說,標準就是:「能否馬上應用在生活中。」
 
如果你有去練習我們的94快筆記術,你就會發現在「」這個階段,是個很糾結的一個過程。確實,要從整本書中挑出「16」個關鍵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在一開始練習時,也常常會覺得重點超多,都不知道到底要怎麼篩選。
 
但久了之後,當我回去看一開始寫的那些筆記時,發現其實我糾結了那麼久所篩選出來的關鍵字,其實也不是每個都用得到。現在,我認為一份筆記中,只要有一個重點對現在生活有幫助,那就值得放煙火慶祝了啊!
 
你知道的,知識本身沒有力量,除非你實踐出來。學習的重點在精不在多,少就是好。
 
在閱讀筆記的過程中要勇於捨棄,讓我們的大腦可以專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於是你會發現,當你捨得越多時,得到的越多。
 
若你可以領悟這個道理,恭喜你,你的學習力已更上層樓。
 
最後,和大家分享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有,叫做《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其實說到底,讀書,目的不就是在上千行文句中,找出能翻轉我們人生的「一句話」嗎?
 
一本書裡,能有一句話感動你,足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