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帶大家認識94快筆記術中的第二個字:「四」。學一個方法,不能只是光看怎麼操作,更要知道其中每個動作背後的含義是什麼,這樣子才能夠真的掌握精髓,放大自己每一次的努力。接下來我會以《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為例,讓大家知道該如何在筆記的過程中,運用94快筆記術的四個心法:「觀」、「想」、「變」、「通」。
 
 
在講心法前,先給大家看一下這份筆記的全貌,讓大家有個基本概念。黃底藍字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四心法「觀想變通」。如果你仔細地看,你會發現「觀」有兩個,我們稱為「觀1」與「觀2」,後面會說明這兩者的差異。
 
 
 
一、「觀」,觀的意思是:「觀關鍵字」。
 
在閱讀一本書時,我們需要先去觀察這本書的關鍵字。如果你可以掌握了一本書的關鍵字,那是不是代表你對於這本書的掌握度就更高了呢?如果你認同的話,通常下一個問題你會問的是:「什麼是關鍵字?」
 
什麼是關鍵字,我覺得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找十個人去看同一篇文章,請他們在五分鐘內圈出3個關鍵字,基本上不會所有人的關鍵字都一模一樣。你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其實答案很直觀,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自然重視的東西不同。也因此,大家看到的關鍵字也會有所不同。在這個階段,你的關鍵字其實並不僅限於「字」,它也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或甚至一張圖。簡單來說,就是「你認為重要的,它就是關鍵字。」
 
在了解觀的概念後,接下來要知道該觀這本書的哪些地方,才能夠準確地抓到這本書的精華。當找出來關鍵字後,下一步就要把這些關鍵字填寫到筆記中的九宮格內。
 
在觀的這個階段,我們又分為兩個步驟,個別為「觀1」與「觀2」。
 
「觀1」是上方的九宮格,「觀2」是下方的九宮格,兩個九宮格關鍵字的來源是不同的。怎麼說呢?上方的九宮格,看的是「架構」;下方的九宮格,看的是「內文」。接下來,我們先談上方的九宮格(觀1)。
 
(一)觀1(看架構)
在上方的九宮格,我們主要是看「架構」的關鍵字。為什麼要先看架構呢?就如同我們去遊樂園一樣,今天如果我們想要玩海盜船,你是會選擇直接衝進去遊樂園找,還是先去遊客中心拿個導覽地圖來看呢?通常,拿地圖來看是會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法,不然如果你不小心走錯方向,那你可能會繞了好久才能夠玩到你想要玩的遊戲呀!
 
那架構,我們該看哪些地方呢?這裡的主要重點會放在:「封面」、「封底」與「目錄」。以下個別說明為何要看那些地方:
 
1.封面與封底:一本書若要賣得好,是不是出版社就要把精華都寫在這裡來吸引你呢?通常這個部分都會藏有關鍵的理論、方法或公式。
 
2.目錄:這是這本書的導覽地圖,你若想要在過程中讀得開心,這部分一定要多看幾次。從這裡你可以看出來這本書對你來說,有哪些地方是必讀,而又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跳過的。
 
在填這個九宮格時,我們有兩個步驟:
1.找八個關鍵字填在九宮格的周圍
2.去把這八個關鍵字,濃縮成一個核心重點寫在中間,或者挑出你覺得最重要的那個關鍵字。
 
舉個例子,我的《這樣讀書就夠了》這份94快筆記,在第一個九宮格是這麼做的,我先填寫了八個關鍵字,分別為:
1.拆為己用
2.RIA
3.學習促進者
4.便簽學習法
5.學習力三維度
6.知識體系
7.主動學習
8.拆書家
當我寫完這八個關鍵字後,我就在想這裡頭「核心」的關鍵重點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拆」,因為一本書你得先拆開、先解構,你才知道裡頭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用。所以,我把這個「拆」給填寫在中間。當上九宮格填完後,我們接下來要填寫的是下方的九宮格。
 
(二)觀2(看內文)
在下方的九宮格,我們主要是看「內文」的關鍵字。這內文裡,我又細分為「前言」、「結語」與「其他內容」。以下個別說明為何要看這些地方:
 
1.前言:前言這部分,通常會是作者的前情提要,告訴你他為何要寫這本書。通常這可以讓你初步篩選這本書適不適合你,因為有時候雖然你看書名有興趣,但內容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就像我都會去書局挑書,有時候在看讀書學習類的書籍,一開始看到書名感覺有趣,但是內容基本上都是以「訪談」為主,是屬於比較碎片化的知識,較沒有一個系統。這種書我就不太會買回家,頂多是借來看看而已。
 
2.結語:結語這部分,通常會是作者的重點複習。其實我覺得作者都蠻貼心的,知道我們看了那麼多內容,可能會東忘一點,西忘一點。於是就會把該記住的重點,都給寫在結語的地方讓你帶走,以免遺憾。
 
3.其他內容:有關於其他內容,篇章多會事先說明為何寫這本書,然後提出解決方案,最後再一些延伸學習或者進階運用。
 
這些內容基本上非常多,那你可能會問,有沒有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法讓我們去看關鍵字呀?有的。
 
請記住這個詞:「大粗圖」,分開來看就是
1.大字
2.粗體
3.圖表
 
字,越大越重要,字體,越粗越重要,圖表,越多越重要。今天這三個元素如果越多,通常就會是個越好吸收的書籍。因為出版社很貼心,都把重點給你標出來了。這就很像是在考前,我們親愛的老師都會跟我們說「把這個地方給圈起來,會考!」。
 
當然,只找大、粗、圖,還是不夠的。因為一本書有多少個大粗圖啊?可能一時之間也很難數得完。於是我們必須要有其他方法來幫助我們篩選這些資訊。於是,接下來要再和大家說個篩選的小秘訣了。
 
這個秘訣,仔細聽了,叫做「三折碼」。一樣的概念,我們把它給分開來看:
三,意思為翻三遍;
折,意思為要折頁;
碼,意思為寫頁碼。
 
這翻三遍,我們都秉持著「一頁一秒鐘」的原則。透過快速翻閱,可以讓我們潛意識去把重點給輸入大腦,提昇我們的學習效率。你還記得嗎?意識的處理效率每秒只能處理40位元,而潛意識每秒可以到1100萬位元。
 
這麼快,看得到重點嗎?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你在閱讀前,都有先設定你想要學習的目標,所以基於彩色浴(color bath)的原理,你想的,就會是你看到的。所以儘管你看的速度很快,那有助於你的資訊依舊會映入你的眼裡。我在快速挑書時就有這樣的經驗,先設定好我想要的資訊,儘管我過程中是快速掃讀,但我的眼球就是會停在那些我原本設定好的主題上。
 
好,解釋完快速翻閱的意涵後,現在我們要來翻第一遍了。第一遍,我們由前往後翻。在這第一遍的過程中,當你看到了重點,你就「折頁」。在第一遍時,折在右上角,如果你不喜歡折頁,那你可以用貼標籤紙作為代替,一開始可以貼在書本的上緣。在這階段,還不用寫下關鍵字。
 
接下來是第二遍,這一遍是由後往前翻。為什麼要由後往前翻呢?根據我的經驗,因為我們在閱讀時的視角關係,有時候由前往後翻,雨由後往前翻所看到的地方會有些微的不同。有些重點,還真的是由後往前翻才看到的!在第二遍的過程中,折頁可以折在右下角,貼標籤可以貼在書本側緣。同樣地,在這個階段還不用寫下來你的關鍵字。
 
最後是第三遍,這一遍是由前往後翻。這時候,就去找出那些你折過兩次的地方,從中找出來八個關鍵字,填寫在下方九宮格的周圍。這時候你可能會問:「我沒什麼折過兩次的地方,那怎麼辦?」沒關係,其實那個折頁只是幫助我們篩選出重點的方法,如果沒有折兩次的,就去找折一次的,那樣也沒問題!在這個步驟除了要寫下關鍵字外,也要記得去寫下頁碼,因為後面我們會去想問題與找答案,有頁碼才好找,不然到時候又要重新翻一遍,很累人的呀!
 
當找出八個關鍵字,填寫完九宮格的周圍後,別忘了依舊要去濃縮成一個核心的關鍵字,填寫在九宮格的中間哦!
 
下面這個九宮格,是我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頭觀2所填寫的關鍵字: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心法:「觀」。接下來是第二個心法:「想」。
 
 
二、「想」,想的意思是:「想個問題」。
在閱讀時,我們心中一定要記得帶著問題。因為當我們帶著問題進去書裡時,才能夠帶著答案出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連結」過程,因為今天若要讓知識產生力量,第一步我們要先讓書本裡頭的內容,開始與我們生活產生關聯。如此一來,這些書中的知識,也才能夠有落地的機會。
 
讀到這也許你會問,為什麼這個問題不要在一開始就寫呢?因為當你讀多時你會發現,你一開始買這本書想要問的問題,也許這本書所描述得並不多。而常常會在我們去找完這本書的關鍵字後,心中又會有其他更有趣的問題想要釐清。
 
舉個例子,就像有時候我在看一本書,原本想要了解他的閱讀方法,但後來卻發現他著墨的點大多都是我已知的。而同時,我又發現這個作者在「養成習慣」上做的論述相當詳盡,於是我就會改問與養成習慣有關的問題。
 
聽到這你應該也懂了,雖然一開始請大家心中帶著問題,但是不用急著在一開始就寫下來,因為你可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改變心意。這是經驗談,也歡迎大家在過程中去體會看看。
 
我在《這樣讀書就夠了》的筆記中,我想的問題是:「如何透過拆書建構起自身的知識體系?」
 
說完了第二個心法「想」,再來是第三個心法:「變」。
 
 
三、「變」,變的意思是:「變出答案」。
這裏,先推薦大家用「三的法則」來找答案。什麼叫做三個法則呢?就是找出「三個」答案來。你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定要三個呢?這得先說個小故事。
 
在我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說話很沒邏輯,身旁的朋友每次都要問我好幾次才聽得懂我在表達什麼。有一次,有一個社團的朋友看不下去,他拍拍我的肩膀,和我說:「廷恩,我教你一招,叫做『3的法則』。不管你要講什麼,都列三點,這樣看起來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讓別人容易懂,一個是看起來很專業。」然後我就傻傻地用,用到現在覺得這招實在太神,它除了可以讓我們的表達更清晰、看起來更厲害外,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限制」,可以來幫助我們篩選出真正重要的東西。
 
那在找答案時,有什麼訣竅呢?去看看你剛剛的關鍵字。你還記得你都有寫下「頁碼」嗎?其實那就是你的答案的索引標籤,藉由那些關鍵字以及頁碼,我們可以更快地回到書中去尋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在這個階段,我們以「作者的答案」為主,還不用加上自己過往的經驗。因為我們要先把作者的學得完整,這樣在後續的應用上,才會產生出更多的創意。如果你在這階段就把自己的想法都寫出來,那麼就等同於陷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很難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有新的突破。
 
 
我在《這樣讀書就夠了》的筆記中,我變出來的答案是:「RIA拆書方法」、「知識體系建構方法」、「選書方法」。
 
最後,就是我們的「通」了。
 
四、「通」,通的意思是:「通出行動」。
你知道怎麼判別一個人的學習是否有效嗎?就是看他有沒有把知識「用在生活」。
 
在這個部分,我通常會先寫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心得以及這本書讀完後我可以怎麼用。多數人只會寫下心得感想,但那往往不夠。唯有去寫下行動,這個知識才可能會變得有用。
 
這一個步驟,是我這一年改變的關鍵。過去的我,是一個「瘋狂學習」者。然而在學習完94快筆記術後,我明白了最後這一步「行動」的重要性,於是乎,我開始把書中的知識用在生活,接著我的生命就開始轉變,產生出許多從未想像過的美好。
 
那些進步,像是閱讀方法的精進、學習效率的提升、親密關係的成長。說真的,我很感謝自己有開始去把書中的知識給「用」出來,否則現在的我,依舊會是在很努力地「無效學習」。
 
如果你也開始行動,你會發現自己有著驚人的改變。但唯有你真的開始,才能看見。
 
下面這張圖,是我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中所寫出來的「通」。我的行動是什麼呢?「我要把這個知識體系的建構方式用出來,幫助我更有系統地去整理我的知識。」
 
 
以上,就是94快筆記術中整個「觀想變通」的流程。下面,要請你再看一次《這樣讀書就夠了》這份筆記,你可以不看前面的內容,用四心法的流程來講述我是如何把這份筆記寫出來的嗎?說說看,當你說得出來,代表你才真的懂了。
 
 
這是第二章處理(process)的第二節-「四」,我們討論了「觀想變通」這四個在撰寫94快筆記時重要的心法—觀關鍵字、想個問題、變出答案、通出行動。
 
下一節要來和大家聊聊,94快筆記中「快」的含義。當「九」、「四」、「快」這三塊的概念你都能夠掌握,我們就要來實戰演練囉!
 
系列文章:
 
 
2019
「閱讀拆解94快」假日全天班:台中場(2/24)滿
高雄場(4/20)滿
台北場(4/21)滿
台中場(5/05)
台北場(6/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