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一起思考了人生目前該聚焦在什麼事物上,因為我們知道有聚焦才有力量。接著,我們也學到若要設定有效目標,則必須去寫、去說、去想。今天,就要來談談該怎麼去達到目標。
 
我發現,若今天我們想要達到一個目標,「成長」是不可或缺的。而儘管我們接下來要拆解閱讀,不過閱讀也僅只是成長的起點而已。若我們真的想要讓自己的生命產生蛻變,順利地達成我們設定的目標,那真的必須要好好了解這成長的歷程。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學習,而不會只是在做低等勤奮的努力。
 
我把這成長的歷程,稱之為「成長IPO」。
 
若今天你有在進行財務投資,你對於IPO這概念應該不陌生。沒錯,這就是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第一次發行股票的時刻。聽到這你可能會有點納悶,這和成長有什麼關係啊?
 
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在現代的社會裡,與其想去終身服務一家公司,不如把自己經營成一家公司。因為現在公司的壽命越來越短,根據Innosight企業壽命預測,全球五百大的企業在2016年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到了2027年預測其壽命將會縮短至12年。
 
當我們無法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公司時,我們必須好好地經營自己,讓自己的名字成為品牌,透過自己生命的成長,來為這世界帶來價值。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持續地保有自身的競爭力。
 
其實,我們要談的成長IPO,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理論相關性更高。在知識管理中,IPO的意思是「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與「輸出(output)」。
 
這IPO是什麼意思呢?舉個工作上辦活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若今天我們想辦一個聯誼活動,一開始就必須要確認這次活動辦理的目的(why)、誰要參加(who)、內容取向(what)、辦在哪裡(where)、何時舉行(when)。當我們搜集這些資料時,就是個「輸入」的過程。
 
接著,當我們有了這些基本資料後,會再去與同事們分工合作,一起規劃這一場活動的流程。這個階段,我們正在「處理」這些活動資訊。
 
最後,就是活動當天透過天時、地利與人和,把活動給順利辦成。這活動的具體呈現,就是我們的「輸出」。
 
如果把這個場景套在學習成長上,輸入、處理與輸出,就是學習、思考及運用。
 
輸入就是「學習」,這學習可以是和人學、和書本學、和所見所聞學;處理就是「思考」,孔子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能只是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思考,這樣才不會迷惘於知識中,不知該如何去運用;輸出就是「運用」,學習只是個開始,若今天我們沒有去運用這些知識,那麼這些學習基本上就是無效的。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身旁有許多熱切於學習的朋友們,儘管他們學得起勁,不過他們的生命卻好像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呢?我想,他們多半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是「為了運用而學習」。這兩個的差別還真的挺重要的,下面和大家說說其差異所在:
 
前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基本上是因為學習所帶來的滿足感而學。當他們學了很多新知識,就會PO給朋友看說:「你看,我又新學到了什麼」。當有了別人對自己抱著仰慕的眼光(說你好棒、好認真、好用功),他們就會產生一股「自我滿足感」。到後來,他們學習的動機就會是追尋那種「很棒的感覺」,而不是真的為了自己成長而學。你應該也發現了,這跟打電動上癮沒什麼兩樣啊!
 
後者,是為了運用而學習,基本上是因為學習可以為我們生活解決問題而學。當這群人學了知識,比起發文炫耀,他們更重視自己有沒有把這樣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上,去解決生命所遇到的問題。因為他們明白,唯有讓知識落地在真實的場域,這樣的知識才會有價值。
 
不同的思維,造就不同的人生。唯有後者,去為了用而學,才會完整這趟「成長IPO」的歷程。當你有了成長,你的目標才會達成。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目標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專注在輸入(學習)與處理(思考),卻忘了輸出(運用)才是關鍵。你說,僅透過這樣的努力,會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多大的改變呢?
 
學習與思考外的成長,才是重點。
 
今天,你認識了「成長IPO」的概念,明白學習只是個起點,而後還得加上思考,最終的重點在於運用。透過運用,才能讓一開始的學習發揮最大的價值。後面三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可以怎麼輸入、處理以及輸出,讓我們能夠做到有效的閱讀,順利完成我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