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6/100《如何閱讀一本書》 |筆記49分鐘/心得17分鐘
閱讀有不同的層次,當我們循序漸進地使用時,才能夠發揮閱讀的最大效益呀!閱讀層次有四,依序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從「略讀」到「精讀」的歷程。
我想要聚焦在「檢視閱讀」的這一部份和大家分享,因為我在操作的「94快筆記術」,就是落於此範疇的。
檢視閱讀,簡單來說就是:「有系統地略讀」。
這個階段就像是「知識篩子」,幫助我們去篩選出真正符合我們需求的知識,再加進一步地處理及運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本書很有興趣,但是它裡頭的內容卻大多不符合我們需求。此時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本上,要做的是「斷捨離」。
在檢視閱讀時,有三個重點要提醒大家:
ㄧ、【理出頭緒】
可以先從前言、目錄、序言、索引、結語去理出這本書的頭緒。這些地方,就像是一個人的骨架,抓住了,輪廓清晰了,理解也會更順暢。
二、【不要停,繼續讀】
然後記得在過程中,「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因為有些地方不懂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我們本身對於該領域的資料庫有所關聯。
因此當遇到不懂時,就繼續往前走,相信後面會有資訊可以「補充」你剛剛所困惑的地方,這樣子才能夠去做到快速的檢視。否則,經常會被困在一個地方太久,然後就把書擺回書櫃,放棄閱讀了。
三、【彈性速度】
閱讀的速度,不是「快」、「很快」就是好的。我們要因應不同的題材去彈性調整。
就如同《雪球速讀法》一書中提到的,我們的閱讀速度,和「速讀技巧」與「雜學資料庫」成正比。當我們資料庫累積的量越大,自然讀得越快。當我們對於這領域陌生,讀得稍微慢一些,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當我們閱讀的經驗提昇時,也更能夠抓住這本書的「關鍵字」。當遇到時,自然可以花比較慢的速度,去做更深的理解。
因此,閱讀速度沒有怎麼樣才是最好,而是要因應情境而做調整,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閱讀成效。
 
 
這本書不愧是閱讀書籍的經典,在前半段主要講述在不同的閱讀層次上,該如何循序漸進地操作,同時也提供了相當多的工具供我們使用,是本非常棒的工具書;於後半段,則陳述了許多不同領域書籍的閱讀方式,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去挑選出來深入閱讀。
一本好書,推薦給大家!
 
#94快筆記:https://imgur.com/1iwsWK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