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5/100《番茄工作法圖解》|筆記36分鐘/心得41分鐘

忙,把這字拆開來看,是我們的「心」,「亡」了。若心亡了,活著不就很痛苦嗎?
我們時常說自己很忙、很忙,是時候該思考為何會如此忙碌。
是事情真的很多嗎?還是,我們不曉得該去如何面對、處理這些工作。
 
在《零秒思考力—行動篇》一書中提到:當我們掌握了整體觀,也才能更有快速地行動。於是,在我們閱讀的上一本書《待辦事項這樣列,工作當場完成一半》裡,我們透過決策樹的概念,協助我們去釐清我們在面對一件事的整體概要,進而能夠去列出「待辦清單」,來依序完成。
 
如此一來,我們也才不會忙、茫、盲,每天忙得暈頭轉向,小事做了很多,大事卻一個沒辦。而這本書《番茄工作法圖解》,提供了我們一個好方法,在當我們列出待辦清單後,可以協助我們處理事情更有效率。
 
番茄鐘工作法是什麼呢?
 
「番茄鐘工作法」是於1992年,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創立的,最早是他想要讓自己能夠專心做一件事情,便隨手拿個一個廚房定時器,形狀很像番茄,用它來為自己計時10分鐘,在這十分鐘內,達到真正的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這就是番茄鐘工作法,最早的起源。
 
而後來,西里洛與他的團隊從1分鐘到120分鐘大量測試,發現25分鐘是專注與干擾之間的平衡點,於是就採用這個時間。這裡說的干擾,分為內在與外在,內在像是我們突然想到什麼事情,或者生理需求。而外在,就是他人的造訪與打擾。
 
那麼,若今天25分鐘是我們最適合專注的一段期間,那麼番茄鐘是該如何操作的呢?
 
這裏,和大家分享幾個步驟:
 
1、準備三清單
2、先吃最大的青蛙
3、番茄鐘操作規則
4、PDCA
 
一、準備三清單
這裡三清單,説的是:「活動清單」、「今日待辦」與「紀錄」。
 
在一開始,我們提到了「整體觀」的重要性,透過掌握整理概念,可以協助我們更快地去思考與判斷。像是運用架構或者思考系統,來提升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整體掌握。
 
對我來說,我會運用【重要/緊急】的矩陣,來表列我目前生活中所需要被完成的事物。同時,再運用九宮格的方式,協助列出我在平常生活中需要被完成的事情,來排入我的每日待辦清單。
 
這裡說的「活動清單」,意思是你可以先把所有的事情列入其中,先不用分類。然後再把一些重要的謄寫來「今日待辦」,運用番茄鐘工作法,依序處理。最後,紀錄下每一次運用番茄鐘後,預估與實際的番茄鐘的數量差異與被中斷的次數和原因。
 
二、、先吃最大的青蛙
當寫出今日待辦後,先把你覺得最重要的那件事情處理掉,這樣子我們過得每一天,就會覺得不虛此行!
 
三、番茄鐘操作規則
每件事情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用適當的休息,補充自己的能量,以讓後續的工作更有效率。
 
四、PDCA
PDCA又稱為戴明循環,由愛德華茲·戴明(E. Deming)博士提出。
 
PDCA,依序為計畫(plan)、執行(do)、評估(check)、應用(act)。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在每一次的計畫(代辦清單)後,運用番茄鐘工作法去實踐(執行),然後透過「紀錄」來檢核工作是否是有效率地被完成(評估)。最後,透過每天的反省,我們將能越來越精確掌握每件事情我們施作的效率,以讓我們在未來能夠持續地運用它,來完成生命中我們想要達成的事情(應用)
 
 
在《這樣學習改變了我》一書中,作者引用的彼得杜拉克的學習方式。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身為企管顧問時,給予企業家的兩個建議:
1、不要關注做不到的事,而是要關注到做得到的事
2、實踐目標管理
 
連結到這本書,對我來說第一點,就是在我們的「活動清單」中,列出我們的「今日待辦」,並且從中,先吃最大的青蛙。
 
第二點,目標管理說的就是訂立目標、設定期限、隨時調整。對應到蕃茄鐘的方法,不就是訂出每天要吃幾個蕃茄鐘,然後在過程中,運用PDCA的模式隨時調整,以日日精進嗎?
 
亨利克.尼博(Henrik Kniberg),《硝煙中的Scurm和XP》的作者在一開始的序裡提到,他每天都設八個蕃茄鐘,來集中精神面對每天的挑戰。我閱讀到這邊時,想到這不就是「九宮格目標法」在做的事情嗎?
 
我們把每天的重點寫在中間,旁邊八格就是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呀!
 
聚焦,當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去完成事情。生命將會有更多可能,因為,我們空下了更多時間,可以去探索生命、享受生命了!
 

94快筆記下載:https://imgur.com/9a3tP2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光 的頭像
    小光

    閱讀拆解術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