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1/100 《一張紙整理術》|筆記38分鐘/心得51分鐘 

整理的本質,是簡化複雜事物。—《一張紙整理術》
在《簡單的法則》一書中,作者前田約翰(John Maeda)曾說:「簡化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消除機能。」去蕪存菁,於是乎你開始可以看見整片樹林,任意擷取你想要獲得的資訊。
本書的開頭,提到整理的基本【4C思考法】:
1、Clarity 釐清方向
2、Color 分辨差異
3、Carat 決定輕重
4、Cut 去蕪存菁
先知道我們「目標」在哪裡,然後去「分類」已有的資訊,決定「輕重緩急」,最後去蕪存菁,留下核心。
在本書中,討論到的議題涵括「高效閱讀」、「有效思考」、「輕鬆傳遞資訊」、「視覺會議」、「故事結構」等面向,這裡和大家分享我個人運用後覺得還蠻不錯的思考架構:
1、【S型便利貼】:五元素釐清現況
2、【123地圖】:1訊息、2W1H、3的法則
3、【高效閱讀】:黃金十六分割筆記
 
 
一、【S型便利貼】:五元素釐清現況
 
在一開始的4C思考法中,第一項提到「Clarity」,概念上就是去釐清現況,抓到行動的方向。
我們可以採用S型便利貼,將我們所面臨到的事件,使用五個元素去做分類,協助我們釐清現況:
1、誰?—顧客或者目標對象/找出「主要目的」為何
2、什麼事?—對象的現況/「需求」與「渴望」
3、如何?—用什麼方式去滿足需求
4、結果?—你預期看到什麼樣的成效
5、結論?—你的提案寫在這裡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便可將現況簡單化(Simple)、找出解決方案(Solution),並且能夠說出一個好故事(Story),以吸引別人一起加入。
你知道嗎?「了解」一字的語源,就是日文的「分類」。而S型便利貼,就是一個協助我們分類,讓我們了解現況,成為「明白的局內人」。
 
二、【123地圖】:1訊息、2W1H、3的法則
 
首先,說出你想要傳達的那個最重要的訊息。
然後,透過2W(What & Why)與1H(How)去說明這個訊息背後的資訊。在這些敘述的背後,都根據3的法則(列三個點)去陳述,不能多於三,否則人不太容易記起來,而把數量控制在三,也能夠刺激我們發想。
最後,再加上一個「行動方案」,來讓對方知道說他在接收到此訊息後,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比如說,我想要傳達是「下禮拜三要進行籌備會議」的資訊,我後面就會列出我們要討論的重點(What),以及要開這個會議的目的(Why)。再來,和大家說明會議進行的方式(How)。最後,讓大家知道在接收到此訊息後,可以直接線上報名,讓我們知道你可以出席(一行動)。
我覺得這個陳述的架構非常好,讓我們能夠聚焦(重點先行),然後再用細節去支持這個重點,並且最後讓對方知道他可以怎麼做。
訊息的傳遞,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產出行動」。若是我們可以提供「行動的方向」,對於接收到訊息的人,會更容易做決策,也能夠創造更好的溝通成效。
 
 
三、高效閱讀:【黃金十六分割筆記】
 
在這個部分,我想要將書中與我在練習的「94快筆記術」做連結,因為有很多相似的觀點,如:想問題、以表格為主、掃描找關鍵字,然後再以關鍵字來回答問題。
1、我們必須要帶著疑問進入書籍,才容易看見答案
就像是當我請你去觀察你家附近的車子品牌時,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們大多數是開什麼樣的車子。原因是因為生活中的資訊太多太雜,若是沒有「聚焦」,則很難接收到你需要的資訊。
2、無框架使人難以思考,因此筆記方式加入表格
一張空白的紙,與一張佈滿16個表格的紙,讓你去發想點子,哪一個對你來說會比較容易呢?作者經過實驗,發現後者的成效總是比較好,結論「人是一種看到表格就會想填滿的生物。」
在94快筆記法中,我們也是採取九宮格的方式刺激發想,同時會再以找出的關鍵字再次聚焦找出本書重點概念。
3、掃描找關鍵字,再用關鍵字回答自身問題
在《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一書中,我們知道可以透過提出問題「聚焦」,讓我們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入。在找答案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情節記憶」,會讓我們的記憶再次加深。
 
 
將難題分割,必然能加以解決。 —近代哲學之父.樂內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閱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更深刻的是關於「分類」的重要性,因為那就是「了解」產生的過程。
透過結構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思考,框架、系統、分析方法都可以協助我們去釐清現況。然後運用「分門別類」以及「重不重要/緊急不緊急」的方式,去判斷事情需要被處理的先後順序。最後,將資訊去蕪存菁地用「123地圖法」去呈現給他人。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一張紙整理術》,圖文並茂同時文字精練切中要害,收穫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