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帶大家來認識94快筆記術中的第一個字:「九」。這裡九的意思是「九宮方格」,是由「九宮格」與「方格」這兩個要素所組成的。
 
先來聊聊「方格」,你可能會對這比較有印象。如果你有經常關注書市,不難發現在2015年時有出一本書,叫做《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這本書在同一年度也出了「圖解版」,是非常暢銷的一本書。
 
 
這本書在談什麼呢?主要就是在講「架構」的重要性。筆記的架構很重要,這架構有如圖書館的書架,你能想像一間圖書館若沒了書架,我們要怎麼去找到我們想要的書呢?基本上很難。
 
於是,我們可以運用方格的格線,以「黃金三分割法」去畫出架構,藉由把畫面給三等分,來幫助我們整理想法。在書中有提到一些經典架構可供大家參考,像是「康乃爾筆記法」、「麥肯錫筆記法」等。
 
 
對我來說,94快筆記術就是運用「黃金三分割法」為基礎,搭配「方格」的背景形式,最後再加上「九宮格」的一種筆記方法。
 
再來,我們談談「九宮格」。九宮格思考法,又被稱為「曼陀羅思考法」,它是一個思考工具,最早是在1970年代時,由日本的一位今泉浩晃博士所提出。在1988年時,遠流出版社將這位博士著作的《MEMO學入門》引進了台灣,讓這個方法開始在台灣被傳播開來。
 
曼陀羅的原文是Mandala(梵文),是由「Manda(本質)+la(擁有)」所組成的,意思是「具備本質的事物」。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可以協助我們探究事物本質的思考工具,這工具的基本結構是一組「內含核心的3X3九宮格」。
 
 
過往的我們在記筆記時,是採用直線式思考法。這樣的筆記法常會讓我們最後「失焦」,不曉得重點到底在哪裡。但若我們採用九宮格思考法,可以先把重要的內容記在周圍的八格,最後再收斂出一個「重點」擺在中間,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幫我們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另一個用法是,先把想要發想的主題填寫在中間,然後用周圍的八個格子去強迫自己思考。我們人有個習慣,就是會想把格子給填滿。對我來說,這個方法不管是在發散思考或是收斂想法,都相當受用。
 
聽到這裡,通常人們會有一個問題:「九宮格不就代表框架,而創意不是最好要「打破框架」嗎?這樣會不會讓我們的思考受限?」其實我後來發現,今天當你要我發想一件事情,你給我一張白紙我可能沒啥想法,但若你給了我一張九宮格,我可能就能夠很有效率地發想出來。覺得這個歷程很有趣,過去常聽到要打破框架,但我現在反而喜歡框架。因為有框架,才容易聚焦。當我們能夠聚焦,就能夠發展出令人驚豔的成就與創新。你也是這樣覺得嗎?
 
這是第二章處理(process)的第一節-「九」,今天介紹了「九宮格」與「方格」的由來,以及其為何對我們會有所幫助。在後續的章節中,我們會直接運用這些架構來書寫筆記,來幫助我們整理思緒,讓知識能為我們所用。
 
下一節要來和大家聊聊,在這94快筆記中的重要「四」心法。有了心法,這個架構才能夠發揮它最大的力量。
 
系列文章:
 
 
2019
「閱讀拆解94快」假日全天班:台中場(2/24)滿
高雄場(4/20)滿
台北場(4/21)滿
台中場(5/05)
台北場(6/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